圖為博物館開館現場。(圖片來自人民政協網)
  中新網10月23日電 21日上午,中國首家國家級華僑歷史博物館——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建設完工並舉行落成典禮。對此,美國《僑報》發表文章稱,華僑華人又多了一個講述自己故事的重量級平臺。“游子們”滿懷對故鄉的惦念,爭先恐後將見證了自己海外奮鬥過程的物品貢獻出來,讓華人歷史通過這一“國家級”平臺得到展示。
  文章稱,長久以來,大陸民眾瞭解的歷史大多集中於中國本土,對生活在海外的另一半中國人知之不多。中國首座國家級華僑歷史博物館開館迎客,彌補了這個缺憾。自此,華僑華人又多了一個講述自己故事的重量級平臺。
  文章指出,不同於大陸其他華僑類博物館,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收藏對象不限地域、品類,海納百川般收集了海內外僑界逾5000位捐贈者的14000多件藏品。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,不管身處何方,“游子們”滿懷對故鄉的惦念,爭先恐後將見證了自己海外奮鬥過程的物品貢獻出來。官方特地將館舍選址於首都北京的“心臟腹地”,昭示了華僑華人群體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,讓華人歷史通過這一“國家級”平臺得到展示。
  文章回顧道,翻看華僑華人的歷史,一幕幕關於奮鬥、苦痛、愛恨、交融等關鍵詞的經典劇情此起彼伏:金山箱里,裝著“金山客”們少小離家遠赴他鄉打拼的辛酸;橡膠樹下,滴滿了南洋橡膠工人生活的辛勤;提線木偶上,見證著華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、融合的碩果……那些“僑”的面孔或許早已消逝,但赤子之心卻伴隨藏品“歸故里”。
  一件件看似普通的藏品,折射出華人們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工作、生活、信仰、娛樂、民俗等方方面面。
  文章稱,博物館作為人類歷史的承載者,只有廣泛記錄大眾生活,存在價值才會越大。毋庸諱言,由於經營、宣傳方面的短板,大陸一些博物館面臨門前冷落的尷尬。匯聚了幾代華人歷史、情誼,投入了相當財力、精力的華僑歷史博物館,立館不易,徵集藏品不易,因此尤其要避免“養在深閨人不知”的狀況,在“開門辦館”上應多下力氣。因為,它不僅是華人的精神園地,更是中國人的一個歷史樣本。(鐘海之)  (原標題:外媒:華僑博物館用“國家級”平臺述游子奮鬥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y89vydsj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